tags: 哲学基础 阴阳学说/内容
pages: 021 022
阴阳转化,指事物的阴阳属性阴阳对立的双方,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,即属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阴的事物,属阴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阳的事物。
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过程,那么阴阳转化就是在量变基础上的质变。阴阳相互转化的形式,属于质变过程中事物的运动变化,既可以表现为渐变的形式,又可以表现为突变的形式。如一年四季之中的寒暑交替,一天之中的昼夜转化等,即属于“渐变”的形式;夏季酷热天气的骤冷和冰雹突袭等,即属于“突变”的形式。
阴阳相互转化,一般都产生于事物发展变化的“物极”阶段,即所谓“物极必反”。当阴阳消长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,“极则生变”,事物内部阴与阳的比例出现了颠倒,则该事物的属性即发生转化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
谓之“重阴必阳,重阳必阴”“寒极生热,热极生寒”,《灵枢·论疾诊尺》
谓之“寒甚则热,热甚则寒”,重、极、甚,即是阴阳消长变化发展到“极”的程度,是事物的阴阳属性发生转化的必备条件。
阴阳互藏互根是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。阴中寓阳,阴才有向阳转化的可能性;阳中藏阴,阳才有向阴转化的可能性。阴中寓阳,其阴性成分仍然占较大比例时,此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仍属阴。但若在其内部的阴阳消长变化中,其阳性成分多于阴性成分而成为该事物或现象的主导成分,该事物或现象则转属阳性,此即所谓“阴转化为阳”;反之则“阳转化为阴”。“夫物之生从于化,物之极从于变,变化之相薄,成败之所由也……成败倚伏生乎动,动而不已则变作矣”《素问·六微旨大论》
。阴阳双方之所以能相互转化,是因为双方相互倚伏着向对立面转化的因素。这些变化的过程其实就是阴阳的消长运动过程。
阴阳消长是发生转化的前提。如冬季寒气盛属阴,但冬至一阳生,随着阳长而阴消,逐渐转化为阳气盛的夏季;夏季炎热属阳,但夏至一阴生,随着阴长而阳消,逐渐转化为阴寒盛的冬季。所谓“四时之变,寒暑之胜”,阴阳消长中交替变化。阴阳消长和转化都是阴阳运动变化的表现形式,但本质不同: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,事物本身属性并未发生改变;阴阳转化是在量变基础上的质变,事物本身的属性转化为相反一面。阴阳转化是阴阳消长的结果。阴阳消长变化发展到“极”期是转化的条件,阴阳双方的消长运动发展超过一定的限度,则该事物的属性会发生转化。
在疾病发展过程中,阴阳转化常表现为在一定条件下寒证与热证的相互转化。如某些急性温热病中,患者出现高热、面红、咳喘、气粗、烦渴、脉数有力等实热性表现,属阳证;若邪热极盛,正气大伤,患者突然出现面色苍白、四肢厥冷、精神萎靡、脉微欲绝等虚寒性表现,属于由阳证转化为阴证。热势极盛,即是促成阳转化为阴的必备条件。